1975年的时候,上头下了命令,说武汉军区的1军得跟南京军区的20军换个位置。但就在换防前头,新上任的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想跟上面商量商量,看能不能改改这命令。他不太想让1军来南京军区,要是非得换,那跟沈阳军区的23军换不也挺好嘛。
刚调到这儿当军区政委的他,为啥非得拦着不让1军来呢?
懂点军事历史的人都清楚,1军在解放大战那会儿是西北野战军的一员,最早它叫第一纵队。
这支队伍是从贺老总指挥的红2方面军改编过来的,廖汉生在队伍里一直是个大头头,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,他做了纵队政治委员、军政治委员这些重要的工作。
新中国成立后,1军跟其他部队整合到了一起,变成了新的第一军,不过它骨子里还是那支老部队。
他去了南京军区,在大会上直截了当地说,绝不搞小圈子那一套。军区以前咋样他不管,但以后绝对不能出现。那时候,派性问题挺棘手,身为军区政委,他得自己先做好榜样,这太重要了。
所以,一听说1军要被调到南京军区,我就老想着跟上面说说,看能不能改改这个安排,还琢磨着叶帅或许能同意把沈阳军区的23军调过来。
20军和23军原本都属于三野的部队,它们最早分别是叶飞带领的第一纵队和陶勇带领的第四纵队。但后来叶帅传达了军委的决定,说这两个军的番号就不变动了。
为啥上级会让1军和20军换个位置,这背后的原因,可能从武汉军区政委王平的回忆录里能瞧出一些端倪,得到些证实。
20军一开始的任务是去支持地方工作,军长和政委同时还挑起了浙江省重要领导的大梁,特别是政委,他直接坐上了浙江革委会主任和第一书记的位置。虽说20军归南京军区管,但他们之间关系并不怎么好,军区那边派人来协调也是白搭。四人帮对20军那是盯得紧,从干部的安排,到代表的产生,甚至是发言稿的内容,都得他们亲自把关。
虽然原来的部队头头调走了,但他在部队里留下的影响既广又深,势力依旧很大。新来的领导开展工作特别费劲,好的政策和措施难以推行,根本执行不下去。
可能上头觉得,要是继续在浙江待着,事儿就难办了,所以才决定换别的部队来守。为啥不选23军呢,原因估计挺明显。23军和20军抗战那会儿就一直是战友,解放战争也是一块打的,要是把23军调过去,能不能让局势变好,谁心里也没底。
王平回想起20军调到武汉军区后的那些日子,真是让他挺为难的,这部队吧,既不好夸,也不好训。他们驻在河南,碰到水灾时表现挺给力,王平作为政委,自然得夸两句,可话音刚落,就有人嘀咕,说这是给人“戴高帽”。
这个部队里有一个防化连,它是某个人的接头地点。连里头有几个领导被卷得很深,谁都无法真正指挥得了部队。王平很多次从那儿门口经过,但都没敢进去,他心里有担忧。那边的人知道了这事后,直接给中央打了报告之类的。
这大概能说明,为啥上头没让23军跟他们换防。
廖汉生可能刚到军区没多久,对军区和浙江之间的联系,还有和下面部队的关系还不太清楚。他就觉得,如果把1军调过来,可能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搞小圈子。叶帅就劝他说:别想那么多,别太纠结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下一篇:更换董事长!又一车企重大变更